Pipit 鷚

Pipit 鷚
鶺鴒與鷚同屬於 Motacillidae 鶺鴒科,在尺寸及行為上亦相似,而鷚的身上有較多縱紋,多數於開闊原野、林地出現,以昆蟲為食,在《香港及華南鳥類》中提及了 9 種鷚,包括:
要分辨牠們,需要留意背部及下體(胸腹脇)紋、貫眼紋、耳羽、腳顏色、尾長、尾羽白邊等:

以香港常見至稀有順序:
526 Olive-backed Pipit 樹鷚 (介紹)
在各種鷚中,只有樹鷚耳羽後有白斑與黑斑,而中覆羽的黑斑很小
(網上圖片)

524 Richard’s Pipit 理氏鷚/田鷚 (介紹)
525 Blyth's Pipit 布氏鷚 (介紹)
理氏鷚/田鷚與布氏鷚的形態、生境相似,但前者理氏鷚/田鷚屬於常見過境遷徙鳥及冬候鳥,而後者布氏鷚於對上一次在香港有記錄是 2002 年。牠們有共同特徵,包括背部及胸部都具有幼縱紋、具有黑色貫眼紋、淺色腳。如果需要細分兩者,可以從尾、腳分辨:

理氏鷚/田鷚:尾、腿、後爪較長 (尾長度 > 背部縱紋長度)
(網上圖片)

布氏鷚:尾、腿、後爪較短 (尾長度 ≈ 背部縱紋長度)
(網上圖片)

529 Red-throated Pipit 紅喉鷚 (介紹)
紅喉鷚屬於常見過境遷徙鳥及冬候鳥,在正常狀態下,背部及胸腹脇都具有粗縱紋、具有黑色貫眼紋、淺色腳、尾羽無白邊
(網上圖片)
羽毛新長時,面部會轉為紅色
(網上圖片)

528 Rosy Pipit 粉紅胸鷚
 (介紹)
粉紅胸鷚與紅喉鷚相似,但粉紅胸鷚不太常見,過去亦只有幾年在塱原有記錄,在非繁殖羽時,粉紅胸鷚與紅喉鷚相似,背部及胸腹脇都具有粗縱紋、具有黑色貫眼紋、淺色腳,不同的是耳羽後或有白斑,而尾羽有白邊
(網上圖片)
繁殖羽時,只有脇有粗縱紋,而淺色部(包括眉、喉、腹等)會由黃色變成粉紅色
(網上圖片)

530 Buff-bellied Pipit 黃腹鷚 (介紹)
在各種鷚中,只有黃腹鷚沒有黑色貫眼紋
(網上圖片)

532 Upland Pipit 山鷚 (介紹)
雖然屬於不常見留鳥,但由於山鷚多見於海拔 500 米以上,相對其他鷚,反而少見,不過容易辨認,牠全身有濃密的幼紋
(網上圖片)

527 Pechora Pipit 北鷚 (介紹)
背部有極粗的縱紋
(網上圖片)

531 Water Pipit 水鷚 (介紹)
對比其他鷚,只有水鷚的腳灰色或深色,其他鷚的腳是淺黃、粉紅或淺紅色
(網上圖片)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Scarlet Minivet 赤紅山椒鳥

Mountain Bulbul 綠翅短腳鵯

Common Emerald Dove 綠翅金鳩